雅典文案网-每一句都是好文案

九眼桥的来历?

九眼桥,位于 成都市锦江区,始建于 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该桥横跨于合江亭与望江楼之间的锦江上,原名宏济桥,又名镇江桥。在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由总督李世杰补修时,改名为九眼桥。

九眼桥是一座石栏杆、石桥面的大拱桥,呈南北走向,横跨府河,是九孔拱桥。桥面弧形,北接宏济路,南通太平南街,长40丈,宽4丈,高3丈,下有九洞。

关于九眼桥的名称,有几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桥下有九个孔洞,因此得名“九眼桥”。另一种说法是,明天启年间,桥更名为“锁江桥”,有“锁镇江水”之意,直到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才正式更名为“九眼桥”。

在1986年,政府在老九眼桥上游约14米处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半立交的“新九眼桥”,老九眼桥和“新九眼桥”共存了6年时间。1992年冬天,老九眼桥因桥身过低,不利于防洪,被拆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