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话中的22个辅音发音方法如下:
1. /p/:双唇紧闭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2. /ph/:双唇紧闭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,但声带不震动。
3. /m/:双唇闭合,留出缝隙,气流通过缝隙摩擦发音。
4. /f/:双唇闭合,留出缝隙,气流通过缝隙摩擦发音。
5. /t/:舌尖部位紧张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6. /th/:舌尖部位紧张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,但声带不震动。
7. /n/:舌尖抵住上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8. /l/:舌尖抵住上齿龈,然后气流从舌边流出。
9. /k/:舌根部位紧张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10. /kh/:舌根部位紧张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,但声带不震动。
11. /ŋ/:舌根部位紧张,然后气流通过鼻腔流出。
12. /x/:舌根部位紧张,然后气流从舌边流出,同时声带震动。
13. /tɕ/:舌尖抵住下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14. /tɕh/:舌尖抵住下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,但声带不震动。
15. /ɕ/:舌尖抵住下齿龈,然后气流从舌边流出。
16. /tʂ/:舌尖抵住下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17. /tʂts/:舌尖抵住下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,但声带震动。
18. /tsh/:舌尖抵住下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,但声带不震动。
19. /s/:舌尖接近上齿龈,然后突然分开,同时气流冲出口腔。
建议在实际发音时,可以尝试模仿上述描述,注意发音部位和气流强度的控制,以达到准确的发音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