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特式教堂与罗马式教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平面布局
罗马式教堂:平面大多呈现为由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拉丁十字,东端常设半圆形后殿;横厅相对较短。
哥特式教堂:平面布局在此基础上变化不大,只是后殿有所扩大,横厅相对较短。
结构特点
罗马式建筑:外围主要采用墙承重,墙体非常厚实,多为内部以碎石填充的双层墙,墙面开窗很小;内部开放空间由连续的半圆拱支撑,屋顶则常见筒形拱。
哥特式建筑:采用肋架券,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巧复杂,最终使之成为哥特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。由于肋架券可以精确地传递受力,哥特式教堂的主体承重结构体系实际上接近框架式,柱间的墙体几乎仅仅起到围护作用,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开窗面积。
窗户设计
罗马式建筑: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,采光少,里面光线昏暗,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。
哥特式建筑:窗户较大,使得教堂内部有更多采光,增加了神秘和明亮的氛围。
外观与装饰
罗马式建筑:以厚重的墙体和简洁的装饰为主,强调稳固和实用。
哥特式建筑:以尖形拱门、尖塔高耸、精细的雕刻和彩色玻璃窗为特点,追求向高空升腾的视觉效果。
地方变化
罗马式建筑:地方性的变化较丰富,有多种流派和风格。
哥特式建筑:虽然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变化,但整体上相对统一,具有强烈的垂直线条和向高空升腾的感觉。
总结来说,哥特式教堂在罗马式建筑的基础上,通过采用新的结构技术和设计理念,创造出更加高耸、通透和装饰华丽的建筑风格,体现了中世纪晚期宗教和文化的变革。